不挑食的豆粉蝶——东亚豆粉蝶完整生活史
不挑食的豆粉蝶
——东亚豆粉蝶完整生活史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写在前边:
本篇推送是作者亲自观察并整理排版的,完整生活史制作实属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盗图。
本次物种,属于身边常见的蝴蝶,颜值及其饲养都非常令人愉悦。作者几年前开始察觉到身边的这一物种,无论是山里、绿化带还是小区里或者农田里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但那时刚入门鳞翅目,对寄主也不了解,所以并未发现它们的卵、幼虫及其蛹。今年7月份的某天中午,终于意外的在一个荒废多年的厂子里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亲眼目睹了产卵过程,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从卵开始,近1个月都在利用闲暇时间观察记录总结。
我做较完整的生活史不仅是由于个人爱好,也希望借此可以帮助蝴蝶爱好者们区分它们的幼虫与成虫(很多城里人经常想看蝴蝶幼虫却很少能发现它们,即使发现它们也不会区分)并为大众科普自然与生命的奇迹。我心想,怎么就找不到?怎么就不能认了?怎么就不能区分了?我带你认!从卵开始!
口说无凭,看图说话,在之后的记录过程中,我参考了一些资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于图片,有几点需要说明:
1,因拍摄器材和显示设备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大小不等于实物大小,新手请注意。
2,因拍摄器材、显示设备、幼虫产地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颜色可能与你实际所见的有所差异,所以在对比实物时请尽量看外型和斑纹特征。
3,因资金问题,所有照片为手机拍摄,再加上作者并不是专业摄影和东北季风气候的影响照片会有些模糊,请谅解。
最后,我不能打包票说我记录的生活史绝不会出错,但我能打包票说我真的每次都尽了最大努力去保证不会出错。
接下来就话不多说了,请跟随我的步伐哦!
采集地点:铁岭市银州区
采集观察时间:2021.7.4~2021.8
饲养地点:室内,野外
摄影设备:oppo手机
高清大图,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啦!
注意
本篇推送有大量虫子图片
内容较丰富,耗时较长
请注意!
蝴蝶名片
中 文 名 : 东亚豆粉蝶
拉丁学名: 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1860 )
科 :粉蝶科
属 :豆粉蝶属
主要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
寄 主:豆科植物
豆粉蝶名字的由来
豆粉蝶的幼虫以豆科植物为食,却并不单以此而得名。豆粉蝶的称谓同样来源于成虫后翅反面豆粒状斑纹。
成虫食物
喜访花,甚至秋天道路两旁的花丛都会有它们的踪迹
夏天蜜源植物之一:刺果甘草
习性及捕捉程度
常见豆粉蝶之一,喜光,东亚豆粉蝶平时很少将翅膀正面展开,警惕性较强,吸食花蜜时较易捕捉。
寄主
豆科植物(草木犀、达乌里黄耆、小巢菜、田菁、苦马豆、大豆、白车轴草、苜蓿、紫花苜蓿、紫云英等)。
上图:苦马豆
下图:苦马豆上的卵
观察发现野外(尤指荒野、山坡、灌木)最受欢迎的是草木犀和达乌里黄耆;
上图:草木犀的叶
下图:草木犀的黄色花
上图:达乌里黄耆
下图:达乌里黄耆的花
小区、公园、绿化中最受欢迎的是白车轴草、苜蓿、紫花苜蓿、紫云英等;
白车轴草
农田中最受欢迎的是大豆等豆科作物。
而多眼灰蝶和东亚豆粉蝶相同的寄主又为豆科黄耆属的达乌里黄耆等。
产卵
散产,对于草木犀,通常产于新长出来或者未开花结果的寄主的较嫩叶的正面,也发现有少部分产于开花的寄主上新长出的嫩叶上,运气好的话,同一植株可能会发现多枚卵。
产卵中的♀蝶
东亚豆粉蝶产卵视频如下:
卵
呈纺锤形,高约1mm,有纵脊,初产时呈乳白色,发育后呈红色。
夏季卵期平均4天左右。(本次饲养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卵期从4天到不足3天,非常快)
7.4野外观察到产卵,便带几枚母体是黄色型的卵回到家中观察记录,初产卵呈乳白色。
几小时后变为浅黄色
7.5变成了黄色
又过几个小时,呈橘色
同批收集的卵有个别干瘪
7.6下午,有的个体已经变红!
此时已暗红
逐渐变为银色
7.7早上卵变透明,幼虫清晰可见,即将卵化
幼虫
7.7大约上午11点左右,第一只东亚豆粉蝶幼虫卵化。长度不足2mm,约1.8mm,头壳黑色,身体为棕黄色,有小短毛。
有食卵壳习性,将卵壳吃掉大约一半后静止休息。
食卵壳视频如下:
晚上23点左右测量其体长大约2.1mm。
(第一只这个不知什么原因一龄幼虫持续好几天没转龄,最后死亡)
7.8中午测量其体长约2.3mm,体色加深了一些,体型变胖了一点,食量依然很小,但是发现已经将其卵壳基本吃净甚至可以将叶片局部的一小部分吃透!!
7.9上午测量其体长约2.6mm,幼虫开始转移至另一片较嫩叶上取食并在叶脉上休息。(第二只幼虫下午17点左右卵化,此后记录的均为第二只)
7.10上午测量其体长约3mm。
7.11上午测量其体长约3mm,但是身体感觉明显膨胀,头壳已经不再适应其身体,推测要转龄。
晚上18点多测量其体长约2.8mm,身体颜色更加偏米黄色,有些缩小,转龄酝酿中。
7.12上午测量其体长约3.5mm,历时约2天半,大约8点多观测已转2龄,体色为棕黄色,头壳不再是黑色的,而是跟体色几乎一样,身体的短刚毛变多,蜕皮后的头壳和皮都不见了踪影,推测应该是吃了。下午发现其体色变化些,转变为棕绿色,仍然在主叶脉上休息。
7.13上午测量其体长约5.5mm,长度肉眼可见,一天变化明显,颜色更偏向绿色。
食量虽然小但开始有所增加,一片叶子已经被啃一半,这只幼虫就比较乖巧,自打出生就在这个叶片上休息和吃饭,一点都不浪费。
下午发现其身体膨胀,头壳显小了,感觉要转龄。
晚上18点多发现转龄预备中,身体颜色变成亮绿色,新头壳预备中。
7.14清晨5点多发现已转成3龄。头壳是亮绿色,身体偏绿色,体长5.3mm,略有缩小,身体两侧开始隐现白色竖条纹,短刚毛变多。
在蜕皮结束后会休息一阵子,然后会吃掉自己蜕的皮,头壳直接掉落或被风吹掉。
中午测量其体长约6.3mm,此时已转移至旁边的主叶脉上休息。
发现幼虫排便时,会将尾部抬高,然后将小小的粪团像炮弹一样高速的发射出去(猜测可能和寄主植物的种子有关联)。在野外,这些粪便会被抛射到比较远的地方,从而保证幼虫的取食环境不受污染。
视频如下:
此时幼虫的食量也开始增加!
半夜11点测量其体长约7.3mm。
7.15早上测量其体长约9.1mm,身体跟昨天刚转龄相比大了不少,颜色绿色,跟树叶的颜色几乎融为一体。
下午测量其体长已达10mm,身子显得肥胖,又该到换衣服的时候了,此时已啃完一整片新的叶子并转移至临近叶片的主叶脉上休息。
晚上6点发现转龄预备中,身子颜色呈现亮绿色,此时身体两侧白线显现,体长8.8mm跟下午比缩短了一点。
7.16清晨5点多测量其体长约11mm,已转4龄,历时将近两天,已将蜕下的皮吃完并吃了点叶子,全身绿色,密布短毛,头壳亮绿色,身体两侧的白条纹比较明显。
下午发现幼虫在叶杆上休息,体长约12mm。
晚上测量其体长约14.2mm。
7.17上午测量其体长约16mm,食欲明显增强,此时身体两侧的白条纹变得更加明显。
中午测量其体长约18mm,体型增加较明显。下午发现其在一片较大叶柄上转龄预备中。
7.18清晨5点多发现已转5龄,体长约17mm,此时正在进食中,进入暴食阶段,啃食迅速(发现此阶段危害寄主较为严重,甚至连同花骨朵都吃),身体两侧的白条纹已很明显。
萌萌的脸部特写!
下午测量其体长约21mm,5龄多在叶杆上休息,取食整个叶片。
7.19上午测量其体长约27.5mm,暴食(几分钟内可以吃光一片叶子,吃的很干净只剩叶的粗杆)
排便几分钟一个(幼虫整个龄期的排便几乎均是将尾部翘起喷射到外边)。
虫体两侧的白线上相间排列着黄色斑纹和黑色斑点(有的个体会有橙色斑纹),比较醒目。
遇到刺激时,会掉落下来,蜷缩成一个球,甚至吐绿水
下午测量其体长约28mm,仍然暴食中。
晚上测量其体长约32mm,即将达到巅峰,仍然暴食中。
7.20上午测量其体长约35mm,暴食中,但是发现身体有一点透明,猜测今天准备预蛹。
中午测量其体长32mm,感觉稍有缩小。
下午发现幼虫头部偏下一点的位置发生变化
身体变得半透明,呈亮绿色,身体两侧白条纹上的黑点若隐若现,体长约31mm,正在寄主杆上吐丝,推测正在吐丝预蛹。17点多发现已经开始预蛹了。
预蛹
蛹
7.21清晨5点40分,发现已在寄主杆上化蛹,从预蛹到化蛹非常快,大约12h(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甚至不足12h),蛹长约24 mm,缢蛹,夏季蛹期约6天。
化蛹视频如下:
刚化完的蛹表面湿滑,亮绿色,蛹腹部两侧有一条明显的白线(与末龄幼虫化蛹前的白线基本一致),其白线往里处有紫红色条纹。
下午5点多,跟早上间隔约12h,发现蛹体颜色变成草绿色,腹部两侧原本的白线变成偏黄色。
7.22中午观测,蛹体颜色进一步变化。
7.25中午11:36发现其蛹变成黄绿色更加明显,此时腹部两侧原本的白线变成明显的黄色,翅膀部位明显偏黄色。
下午14:22发现蛹体触角部位变化明显,变成了偏橙红色,其他部位更加偏黄色。
晚上18:48发现蛹体的翅膀底部边缘处一圈也偏橙红色,蛹体颜色进一步偏黄。
晚上22:30发现蛹整体为黄桃色,特别好看,触角和翅膀底部边缘处更偏桃红色。
7.26上午9:20观测蛹体并无明显变化,只不过白天的黄桃色更耐看了,颜值要爆表了!
刚化蛹与羽化前一两天颜色鲜明对比
晚上22:40观测,也无明显变化
7.27清晨4点左右,发现蛹翅膀花纹清晰可见,蛹体变得较透明。
4:20左右,蛹腹部开始拔节
5:50发现蛹体开始充气,腹部变化明显且拔节明显。
羽化
7.27上午8点左右,充气已经完成,整个蛹体膨胀,腹部拔节明显,随时准备羽化。
大约9点左右羽化开始(但是这只羽化失败了,虽然蛹壳被顶出一条缝但未能冲出蛹壳,推测可能是温度偏高,后期人为拔出蛹壳发现这只是白色型的豆粉,说明♀是黄色型的,其后代有黄色型也有白色型)
7.31清晨4点多发现最小的一只豆粉蛹(约20mm)翅膀透明,腹部有些拔节,但未冲气,推测至少约1h后能羽化。
早上6:45羽化,羽化前会听见一两声爆裂声音,说明蛹壳已被顶开,几秒钟就会爬出蛹壳,不足4min就会展翅完全,非常快,排泄物是黄褐色的,大约1h后可以飞行,这只个体是黄色型的♂。
完整羽化视频如下:
蛹壳
成虫
东亚豆粉蝶,属于中小型粉蝶。
雄蝶有一种色型,翅色为柠檬黄色,前翅背面外缘具一宽黑边,内有黄斑,中室端具一黑褐色圆斑,后翅背面外缘有一列黑色斑纹,中室端具橙黄色圆斑,散布黑色鳞。
雌蝶有两种常见色型,翅色为白色(最常见)或淡黄色;可能会出现少见的橙色型(有爱好者观察到,但作者本次观察中并未发现)
眼部特写
指尖蝴蝶,斗鸡眼的感觉
8.1中午12点左右羽化一只♀白色型东亚豆粉,体型明显较♂大些,历时近6天。
昨天的黄色型♂与今天的白色型♀
8.6上午羽化一只黄色型♀体型较大豆粉。
交尾
9.15家附近菜地里中的大豆叶上观测到♀豆粉拒绝交尾:
9.24,今年9月以来难得的短暂晴朗天气,山坡荒野里,观测到两只东亚豆粉蝶交尾!视频如下:
分布
豆粉蝶属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据新资料研究,国内斑缘豆粉蝶仅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其他各地鉴定为斑缘豆粉蝶的这个种实为东亚豆粉蝶。
越冬
资料显示是幼虫越冬(期待今后的探索)
总结
夏季三伏天的东亚豆粉蝶:
卵期约为4天(甚至不足3天),幼虫期约为11天,平均每龄期2 天(末龄期约3天),末龄幼虫平均体长约为30mm,预蛹约12h,蛹期约6天(同一批卵中,即使♀♂同时化蛹,但♂往往比♀提前一两天羽化),蛹大小有24mm,也有20mm的(♀蛹往往比♂蛹偏大几mm),整个过程约21天。
夏季东亚豆粉蝶世代有重叠现象。本次记录选用的寄主有草木犀、达乌里黄耆和白车轴草,均成功饲养。
参考资料
①周尧.(1999)《中国蝶类志》
②朱建青等《中国蝴蝶生活史图鉴》
③张宁《蝶蛾探究指南》
④(日)森昭彦《不可思议的毛毛虫》
⑤百度贴吧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
1、请先联系小编(私信或留言)
2、经作者同意后,请标注作者微信名、微信号(见下图)
3、请尊重原创,保留“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名及其二维码(见下图)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作者微信号:clf13841095926
作者微信名:达尔亚瑟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